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工人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他们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与剥削。当时沪东有一民间谚语“若要苦,杨树浦。”它深刻地揭示了沪东工人苦难的生活境遇,特别是纺织工人所受压迫、剥削的严重性和残酷性。.
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工厂为“六进六出”,即从早晨6点做到晚上6点,或从晚上6点做到早晨6点。工人们说“日工做到两头黑、夜工做到两头亮。”有的纱厂还要开礼拜工,即每逢星期六做夜班的就要多做几小时,每逢星期天做日班的就得提前几小时上工。这种剥削的残酷性可从工人们编的《回声歌》中窥见一斑:“头回声,响嗡嗡,享福的人们还在梦中。二回声,赶路匆匆,街头灯影暗,夜色正朦胧。三回声,进厂就开工,东方鱼肚太阳还未红。”
苦难深重的沪东工人,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英勇的反抗斗争。
1868年,耶松船厂工人为反对外国老板降低工资而开展了罢工斗争。1891年1月,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匠张桂卿组织工人罢工,以抗议厂方对工人的残暴管理和压榨,后遭清政府的无辜杀害,年仅29岁。1898年9月,德商瑞记、英商老公茂等纱厂工人反对由日工资改为计件、合同工资而举行罢工。1899年6月4日,怡和纱厂工人因反对减少两成工资,各部门相继罢工。1918年4月18日,三新纱厂工人因要求撤换工头而发生了有1000多人参加的4天罢工。同年10月27日,上海纱厂二厂日本资本家颁布新规章,规定凡女工一天不来上工,就开除。女工们闻讯后十分愤慨,宣布罢工。资本家勾结杨树浦巡捕房前来镇压,女工们毫不畏惧,坚持罢工。资本家为了减少损失,只得修订规章,将“停工一天则开除”改为“如有工人请假一星期仍不到厂者即将替工补作长工”。
早期的罢工斗争,基本上是自发的、个别的、局部的。工人们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使命,还没有作为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这些反抗斗争的结果,多数是以工人的失败而告终,但它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914—1918年上海工人罢工斗争大事表
《劳动界》第6册登载的“三新纱厂罢工风潮”
当年报载杨树浦“两纱厂工人罢工三纪”
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匠张桂卿组织工人罢工失败后,遭清政府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