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浦成为上海(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

发布日期:2020-08-10

杨浦区是著名的老工业区,是上海和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它位于上海市的东北角,历史上习称沪东,又称杨树浦。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英国强辟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1845年11月,英国在上海设立英租界。1863年6月,美国在上海设立美租界。殖民主义者利用沪东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开办一批工厂企业。1881年,英商在杨树浦建造自来水厂(1929年后逐步发展为远东第一大型自来水厂)。外资企业的出现,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1882年,上海第一家机器造纸厂,即官督商办的上海机器造纸局建成投产(1925年改名为天章造纸厂)。同年,上海第一家棉纺织厂,即官商合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在沪东开始建造,1890年建成开工。1891年又一家官商合办的棉纺织厂,即华新纺织新局建成开工。1909年该厂改名为恒丰纺织新局(厂址在今许昌路临江处)。1893年,上海机器织布局被烧毁,李鸿章下令盛宣怀重建,改名为华盛总厂,后称为三新纱厂。1895年,又开办了官督商办的裕晋纱厂、大纯纱厂。

1896年,德商在沪东开办了瑞记棉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英国人经营,改称东方纱厂)。同年英商在这里又开设了老公茂纱厂(1925年被日商公大纱厂收购)及规模宏大的怡和纱厂(后上海第五毛纺织厂)。1902年和1906年日商三井洋行的山本先后收购了中国的裕晋和大纯纱厂,改名为上海纱厂一、二厂。1913年,工部局电气处在沪东建成了杨树浦电灯厂(即江边电厂,今杨树浦发电厂),到1923年该厂成为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1920年美商在沪东开办花旗烟厂。1925年,英商在倍开尔路华盛路(今惠民路许昌路)建成电车修理工场(习称“机务部”)。同年,英美烟草工业公司三厂在华德路(今长阳路)建成。

在此期间,华商工厂企业也陆续增多。1905年中英在沪东合办了振华纱厂,不久由华商独立经营。1910年华商开办了公益纱厂。1914年著名实业家穆藕初在华德路与兰州路交汇处的高郎桥东堍创建了德大纱厂。1916年穆藕初又与其他两人在德大纱厂旁购地40亩建造厚生纱厂(今河间路上),1918年建成。到20世纪20年代,沪东已是工厂林立、产业工人集中的地区,已形成一个以纺织、卷烟、机器、造船为主体,包括水、电等市政公用事业的综合工业区,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工人总数达20万。

S6FK_~[L}`_}Z_3A9ZN_Y4N.png

1890年的上海机器织布局

PK]053S)M_K0`$I1EHMPBH9.png

1912年(民国元年)建造中的杨树浦发电厂外景

JKEYVLFA[6J3O57~U3H1QPO.png

杨树浦发电厂

]Y4WZI)`4Y(D6A4V@)Y[UV9.png

杨树浦水厂 具有典型标志性的大门

ZCW)M747B4$U}1{A{B3D499.png

杨树浦水厂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