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东学运和工运的早期领导人费达夫

发布日期:2021-03-17

我们都知道“左联五烈士”的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也知道他们与其他19位共产党员一起,在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如今,“龙华二十四烈士”的遗骸就安葬在龙华烈士陵园,他们中有一位曾在23岁时就担任上海沪东区工会联合会主任的费达夫烈士。每年清明节,上海市东中学的师生们除了在学校里的费达夫塑像前瞻仰这位著名的校友外,还时常会来龙华烈士陵园悼念他。

1.png


△费达夫烈士塑像


费达夫,1907年出生于杨树浦韬朋路(今通北路)98号。他小时候就与弟弟一起在八埭头读私塾,后来考入聂中丞华童公学(今市东中学)求学。在学校里,他受进步老师的教育、影响和熏陶,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反对当局对民众的压迫,同情劳苦大众,以后逐渐成为聂中丞华童公学的学生会领导人。

 

2.jpg

△市东中学学生祭扫龙华烈士陵园和费达夫烈士墓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四所工部局学校的学生组成学生联合会,发表宣言、宣布罢课,参加全沪学生总会。6月1日开始,费达夫积极参与学生总会的行动,他组织动员全校90%的学生参加罢课,带领他们列队到南京路去示威游行、散发传单、搞义演活动,抗议帝国主义杀戮中国人民的暴行,用行动唤醒民众与反动派英勇斗争。因积极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引起反动当局的嫉恨以及校方多次对他的训诫。后来,聂中丞华童公学因迫于当局的压力害怕费达夫在校内开展革命活动,借口将他开除。但费达夫没有动摇对革命斗争与共产主义的信仰,坚持加入到进步组织中去。这一年下半年,费达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鉴于费达夫在斗争中的积极表现,1926年,党组织派他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学习期间,他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费达夫时常对同学们说,必须将马列主义的思想传播到中国去。

1928年,学成回国的费达夫受党的指令便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1930年10月至1931年1月,费达夫任沪东区工会联合会主任。任职期间,他经常深入到怡和纱厂等10多家工厂访贫问苦、传播真理,既了解工人的劳动与生活情况,又与工人交朋友、组织发动工人维护权益与资本家作斗争。当时“包打听”(密探)知道他的家就住在韬朋路,就经常到他家盯梢、找麻烦。为了避免密探盯梢,费达夫只好不断转移住处,东藏亲戚家几天,西住朋友家几天。在这种居无定所、工作游离、生活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费达夫的革命情怀却矢志不移、斗志弥坚。即便在工运处于低潮时期,他仍然努力团结工友、依靠组织,坚持与敌人作斗争。

    因叛徒告密,1931年1月17日下午在华德路(今长阳路)明园坊11号住处被敌人逮捕。

3.jpg

△费达夫老宅

被捕后,费达夫被关押在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入狱后的他镇静自若、态度从容,作了为革命而献身的思想准备。面对敌人的询问,他“装聋作哑”,怎么也不开口,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和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敌人恼羞成怒,对他严刑拷打,并用各种残忍的手段折磨他的身心,但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忍受住严峻考验,毅然保守住了党的秘密。

国民党当局在这样一位“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巍然正气与壮志豪情面前也束手无策,只得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较量。2月7日深夜,费达夫和林育南(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曾任沪东区委书记)、何孟雄(中共江苏省委委员,曾任沪东区委书记)以及“左联五烈士”等24人一起,被押赴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后侧荒地刑场集体枪杀。费达夫一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等口号后,英勇就义,年仅24岁。费达夫烈士用自己年轻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乐章。

4.jpg

△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


    由于秘密枪杀,烈士遗体被移地掩埋无迹,也无任何标志。解放后,1950年4月,市民政局和龙华区接管委员会派员在龙华路2501弄1号附近离地面二米深处发掘出十余具遗骸,经多方查证,认定为烈士遗骸。后又基本查清遇难诸烈士的姓名、身份,于1963年清明临时安葬于大场陵园并立碑。上海市烈士陵园建成后,复将费达夫等烈士遗骸移至陵园西侧一排,立集体卧碑一座,碑名横书“龙华二十四烈士”,下端刻列目前已查实的22人英名,其中12人分别嵌有长方形瓷质遗像。遗憾的是由于费达夫搞地下工作,一直没留有照片存世,墓前只刻列姓名……  

    费达夫的母校市东中学没有忘记曾经的学子,为缅怀校友和烈士,学校根据费达夫亲属的描述为烈士建造了塑像,并于1999年5月24日举行了费达夫烈士塑像落成典礼。坐落于校园内的费达夫塑像占地面积100平方米,烈士炯炯有神的目光正视着前方,仿佛为今天的莘莘学子有这样好的学习条件而感到欣慰!市东中学的师生每年清明都要来这里吊唁费达夫烈士。时间虽然流逝,信念未曾改变。费达夫尽管只有24年的短暂生命,但烈士的业绩光照千秋,他那舍身忘死、前赴后继、为后人谋幸福的高尚品德仍时刻被人铭记。

5.jpg

△市东中学校园内的费达夫烈士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