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沪东纱厂走向少共国际的小英雄欧阳立安

发布日期:2021-02-1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本不到6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我的一家》风靡全国,被广大青少年争相阅读,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谢觉哉分别为其作序,外国语学院还将它翻译成了好几国的文字。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革命家庭》,由孙道临、于蓝担纲主演,该片一上映就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被当做各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教材。今天为大家介绍《我的一家》作者陶承的儿子、17岁就为了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欧阳立安的故事。

1.jpg

△欧阳立安

 

欧阳立安,1914年3月29日生于湖南长沙。父亲欧阳梅生是中共的早期党员,母亲陶承是位有影响的革命妈妈,一家人一直以“住家”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欧阳立安从小就受到革命家庭的影响,接受革命理想的熏陶。

 1926年,湖南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刚满12岁的欧阳立安就担任了儿童纠察队队长,他常常带着队伍在街头巷尾巡回放哨,维持社会秩序。

1927年5月21日,驻守湖南长沙的国民党第35军33团团长许克祥背叛革命,制造了“马日事变”,长沙形势变得十分严峻。欧阳立安跟随母亲来到武汉,与先期转移到那里的父亲团聚,他们的家成了县委机关所在地。

欧阳立安每当看到妈妈站在门口为开会的同志望风,他也会跑出去,帮着看看有没有坏人过来。后来,在父母的影响下,他成为了县委机关的正式小交通员,肩负起党的秘密刊物《大江报》的传送工作。

有一次,他来到一个门牌17号的交通站,刚进门就被埋伏的特务抓住,敌人拔出枪逼问他来干什么?欧阳立安一惊,马上装作被吓哭了,说爸爸让他到18号来收豆腐钱。特务见他是个胆小的孩子,以为真是走错了门,训斥一声“不要乱跑,这是17号!”就把欧阳立安放了。

小立安出门后,拣了一块木炭,悄悄在大门的墙上画了一个“井”字,其实这是个暗号,表示这个交通站出了问题。小立安安全回家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欧阳梅生连声称赞说:“做得好,做得好!”欧阳立安的冷静和机智使县委的同志得以安全脱险。

欧阳立安担任小交通员时期,遇到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来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冷静和机智,让时任《大江报》编辑的谢觉哉都不禁赞叹说:“当时环境恶劣,编报印报发报都是单线联系,这孩子就秘密替我们传送报刊,勇敢机警常常骗过敌人,真是一位少年斗士!”

1928年2月,欧阳立安的父亲欧阳梅生因劳累过度在工作中牺牲。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小立安与母亲和弟弟妹妹先后来到了上海。不到15岁的欧阳立安主动挑起家庭重担,进入位于沪东地区的申新五厂(国棉三十一厂)当童工。 

2.jpg

△欧阳立安曾经工作过的申新五厂厂房

在工人师傅的带教下,欧阳立安很快学会了修理机器。在与工人共同劳动中,他进一步体会到了工人的苦难,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1929年冬天,15岁的欧阳立安加入了共青团。不久,他被调到沪东担任共青团区委委员,整天奔波在沪东几个大厂之间,传达指示,布置工作。

他经常把传单悄悄带进纱厂散发,有时他把传单揉成一纸团塞进粗纱筒子里,工人们使用纱筒时发现筒眼不通,用力一甩就可以取出来阅读。有时他把传单塞在棉花团里,工人手捏棉花时感觉里面有东西,拨开棉花就能看见传单,取出来阅读。传单就这样在工人中秘密相互传阅,让工人们知道党组织就在身边,指导着大家开展革命斗争。

欧阳立安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工人运动,在革命斗争中与工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次,他到浦东一家纱厂开会,因为发高烧突然晕倒了,工人们为了保护他,就赶紧把他藏在一架停用了的机器下边,外面堆上厚厚一层棉纱,瞒过了工头的眼睛,使他躲避了一场灾难。

疾风暴雨的革命斗争给了少年立安极大的锻炼,他的思想觉悟、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使得小立安迅速成长起来。后来,在何孟雄的介绍下,也就是1930年春天,16岁的欧阳立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紧接着,就在这年6月,欧阳立安又随当时的中国工会代表团团长刘少奇,赴莫斯科参加了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他帮助中国代表团女工代表黄菊英准备了大会发言稿。讲话稿详细介绍了上海工人的生活状况和组织工人斗争的体会,控诉了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压迫和剥削的罪行,受到参加大会的工人代表们的夸奖。随后,他又在莫斯科参加了“少共”国际执委的扩大会议。回国后,欧阳立安很快又担任了共青团江苏省委委员兼上海总工会青工部部长。一个16岁的少年用他“稚嫩”的肩膀为党的事业挑起了“大梁”。

1931年1月17日,欧阳立安在汉口路东方旅社开会。下午1点多,敌人突然包围了旅社,他与沪中区委书记蔡博真等三人来不及转移,同时被捕,敌人搜出了他参加少共国际会议的证件和党内文件。

欧阳立安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隐瞒身份,但他在敌人的逼问下,始终严守党的机密,从不向敌人吐露真情。虽然他是同时被捕中年龄最小的,但他表现得非常坚强,斗争十分英勇。

在审讯时,敌人问他:“你小小年纪为什么要当土匪?”欧阳立安用鄙视的目光说:“我没有当过土匪,像你们这样帮助帝国主义喝中国人民的血,啃自己人的骨头,这才是土匪!”接着,他还义正言辞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就是筋骨变成灰,也还是百分之百的共产主义者,我为主义、为人民而死,死而无怨!”。在敌人的囚室里,他坦然地对难友说:“我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革命就要不怕死,怕死还干什么革命!”

1931年的27日晚上,年仅17岁的欧阳立安与其他23位革命同志在龙华壮烈牺牲,他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龙华24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3.jpg

△欧阳立安就义地

生命虽短暂,业绩炳千秋。欧阳立安人生之路的每个脚印都那么坚实、清晰,给后来人留下鲜明的路标,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少年英雄。 

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