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侃杨浦人的来历
发布日期:2021-05-17
杨浦区,地处大上海的东北隅,东面、南面濒临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与虹口、宝山区接壤,号称“大杨浦”,曾经是上海最大的工业区。这样一块风水宝地,滋养着132万人口,所要探究的是,城市化后,这些人的先辈,或者说是这片土地上早期的移民都是从哪里来的?
杨浦区境成陆于唐末宋初,有千年历史。但杨浦区境的城市化、近代工业化的历程,当在1843年上海开埠之后。杨浦的第一批移民潮,也随之而来。
时至十九世纪末,由于毗邻黄浦江,货物进出便捷,杨浦区的机器制造业、纺织业、建筑业等近代工业都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工厂林立、工业发达,工人需求量也大规模增加,杨浦迎来了人口暴增的历史时期。据1897年英文版《1896年工部局年报》第40页上记载:“这些工厂约需雇员12000多人,不包括已经雇佣的25000工人在内,其数目几乎增长到接近当时实际人口的3倍。估计杨树浦的人口到明年(1897年)将有极大的增长。”
这些移民大多来自江、浙、皖、闽、粤等省,其中尤以江苏、浙江为最。移民构成了杨浦区城市居民的主体,其中以“扬八属”居民最富有特色。晚清民初,苏北的邮州、泰州和江都、甘泉、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八县统属扬州府管辖,八县居民称“扬八属”。他们保留了古老质朴的传统礼仪,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甚至形成了号称“江北大世界”的娱乐中心,扬剧、淮剧、说淮书、说大鼓书、香火戏,剧种缤纷,观众主要是在附近公大纱厂、裕丰纱厂等做工的工人。
移民中的另一支是从浙江东北部的杭嘉湖、宁波而来,他们固守着浙北的风俗习惯,从语言、信仰、岁时风俗到服饰、饮食、娱乐,无不突出浙北风情。他们与上海本地居民融为一体,成为杨浦区居民的主流。
(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