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在何时何地,每当我们听到这雄壮的国歌,心中总会激荡起爱祖国的豪迈之情。众所周知《义勇军进行曲》是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然而对它诞生于何处及创作经过也许了解不多。
位于杨浦区的上海新沪钢铁厂(原荆州路405号,已拆)曾经是电通影片公司所在地。1934年春,党的电影小组通过社会关系建立了左翼影片拍摄基地——电通影片公司,一批有影响的编、导、演等人员,如袁牧之、应云卫、许幸之、孙师毅、陈波儿、唐槐秋、王莹、王人美、吴印咸、吴尉云、聂耳、吕骥、贺绿汀等汇聚于此,形成一支精干的创作队伍。1935年初,电通公司迁到荆州路405号。这里有专供拍摄电影的摄影棚、会客室及宿舍,会客室还为演员们提供钢琴等乐器。夏衍、阿英、司徒慧敏等党的电影小组成员也常来此活动。公司还出版了《电通半月刊》。
《风云儿女》是电通公司迁入刑州路405号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影片主要反映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冲出象牙塔、奔赴抗日前线,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觉醒、成长。田汉写成文学故事后即被捕人狱,由夏衍改编为电影剧本。正准备去日本的聂耳得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需要谱曲,主动承担了任务。赴日不久就寄回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为了使歌曲更加铿锵有力,聂耳在歌词末尾又增加了“前进、前进、进!”1935年5月,随着影片《风云儿女》在金城大戏院公映,《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全国各地。歌曲以雄壮的旋律,坚定的行进节奏,吹响了抗日救亡的进军号角,抒发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首歌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定期安排播放这首雄壮的歌曲,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也经常播放这首歌。
电通影片公司先后拍摄《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都市风光》等4部影片,被国民党政府视为“赤色大本营”,于1935年下半年停业。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政协筹备会议上,画家徐悲鸿最早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出处:《杨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