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血泊中的一朵奇葩——孩子剧团
当前方战士在战火中浴血抵抗日本侵略时,在后方,还活跃着一个抗战时期闻名全国的特殊的“抗日团体”——孩子剧团,剧团的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声音进行着另一种形式的抗战。1933年,我党在我区临青路临青坊22号(今临青路116弄10号)创办了临青学校,孩子剧团在此萌牙。
临青学校的创办者是大革命失败后从四川转移到上海的中共地下党员,他们以办学为依托,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学校遵循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强调“学以致用”。课堂上老师讲述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启发学生们的思想觉悟。同时,还挑选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先生”,放学后到附近里弄、棚户区,教穷苦工人、妇女和儿童识字,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培训他们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此外,学校还组织了学生歌咏队,请作曲家麦新、孟波、吕骥等来校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排练儿童剧,参加大型集会的演出和赈灾义演。
八一三事变后,临青学校停办,部分师生住进了改为难民收容所的恩派亚大戏院。难民所的负责人曾担任过临青学校的校长,在党组织的直接引导下,同年9月3日,以临青学校为骨干的孩子剧团在难民所的舞台上宣告成立。他们活跃在街头、工厂、伤兵医院、难民收容所,演讲、演唱、演剧,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人们感叹道:“孩子们都这么明白,咱们中国亡不了!”
上海沦陷后,孩子剧团经党组织安排前往大后方。22人的队伍(最小的年仅8岁,最大的19岁)从上海出发,他们冲破日寇封锁线,在江苏、河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用自己的歌声、戏剧宣传抗日,唤起民众。沿途先后加入孩子剧团的约110人,周恩来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为孩子剧园举办的欢迎会上鼓励他们说:“我送你们救国、革命、创造三种精神,把自己锻炼成革命的小战士。你们要一手打倒日本强盗,一手建设新中国!”
出处:《杨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