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小学及其夜校
黎明小学及其夜校
杨浦区史志办
黎明小学创办于1936年春,校址原在杨树浦路长安里,后迁到惠民路伯克利小学内。这所学校是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的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的场所。
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沪东地区的工人夜校不断兴起。爱国青年蒋月英、金伟君、金伟民等,在抗日救亡浪潮推动下,毅然于1936年春办起了黎明小学。校舍是向居民租借的一间客堂、一间厢房。小学采用复式教学,两个班级合用一间教室,共设4个班级。学生是工人及贫苦市民子弟,不收学费。夜校是学校的办学重点,夜校学员主要是附近纱厂、烟厂的女工。做日班的晚上7至9时上课,做晚班的早晨上两节课,当时有工人学员100多人。特别是纱厂的女工,放工后头上粘着棉絮,眼里带着血丝,顾不上吃顿热饭,随便吃点干粮就匆匆赶到学校上课。她们深受沉重的压迫,急切地寻求真理,如饥似渴地接受老师的启蒙教育。
经过蒋月英的奔波,学校很快和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取得了联系,使学校逐步成为地下党领导的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的场所。在国难教育社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学校的抗日活动搞得热气腾腾。教唱抗日救亡歌曲,组织排练宣传抗日题材的话剧,还组织学员多次参加宣传抗日的群众性活动。如参加纪念“九一八”日寇侵占东北5周年活动,参加为鲁迅先生送葬活动,参加声援“七君子”活动等等。
经过学习和实践的锻炼,师生们的阶级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1936年9月,金伟君由国难教育社负责人郑伯克、王大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2月,蒋月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蒋月英又介绍学员中的骨干夏良珍、杨敏加入中国共产党。夏良珍入党为重建颐中烟厂三厂(今上海卷烟厂)地下党支部创造了条件。杨敏入党后成为怡和纱厂地下党组织的骨干。
1936年底,因房东要收回房子,小学只得停办。经过努力,后在培凯尔路(今惠民路)伯克利小学内租了三间教室,继续恢复上课,夜校增加到三个班级。在伯克利小学内办了一个学期,“八一三”上海抗日战争打响,学校停办。师生们的抗日热情继续在新的岗位上发扬光大。
编辑:赵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