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早专门生产人造棉的纺织厂之一

发布日期:2020-07-18

 全国最早专门生产人造棉的纺织厂之一

上海第三十棉纺织厂

(原永元机器染织厂)

一、概况

  上海第三十棉纺织厂(以下简称三十棉)位于长阳路1750号,是全国最早专门生产人造棉(粘胶)纱布的纺织厂之一。1992年末,有职工3060人;厂区面积25961平方米,建筑面积55826平方米;纱锭38880枚,线锭12920枚,布机566台;年产棉纱5574吨,棉线2244吨,棉布1654.7万米;总产值11644.5万元,利润95.1万元,利税总额348.3万元。

二、历史沿革

  三十棉的前身为永元机器染织厂,创办于1917年。1919年,初售予东华纺织株式会社,改建为东华第一纱厂,俗称“小东华”。1929年,因亏损而售予茂隆纺织有限公司,成立茂隆纱厂,后因经营不善,于1932年抵押给中国银行。1934年,被光裕公司严裕棠收买,改称苏纶纱厂上海分厂,改名仁德纱厂。1937年8月,日军侵占上海,被迫停产达8年之久。抗战胜利后复工。上海解放后,于1954年10月公私合营。改名公私合营仁德棉纺织厂。1966年10月,改名上海第三十棉纺织厂。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停产。

三、企业生产

  创办时,机器向日本定购,由于设备到货脱期,亏损严重,无法维持。改建为东华第一纱厂时有纱锭12672枚。改名仁德纱厂后,主要产品有20支“神虎牌”棉纱及“神虎牌”、“醒狮牌”坯布。

  1959年8月,试制成功30支人造棉纱,38.5英寸30×30、68×68人造棉布,9月投产,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美地区等。1963年底,翻造布机车间,1965年1月竣工。1970年至1971年布机设备全部更新为44英寸1511M型自动换梭织布机456台。1973年,运用中长涤纶、腈纶原料在改造后的棉纺设备上试制出第一批中长涤腈纱、线和中长隐条呢、凡立丁、华达呢等,深受市场欢迎。1978年12月,中国第一个中长专纺车间在该厂投产。车间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纱锭22462枚,线锭14440枚,投资1000万元。一年后创税利1500万元。不到10个月全部收回投资。1979年,在全市纺织业中率先实行“四班三运转”(即原来的3个班,每周18个班次,改为4个班每周21个班次)。1978年被评为上海市大庆式企业。1980年,在内部分配制度上,从小集体计件到建立经济责任制及试行浮动工资制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1984年9月,生产的宝塔牌20支、30支人造棉获国家银质奖。1985年8月,翻建一纺车间,于1989年9月竣工,改建后为四层厂房,建筑面积25452平方米,更新纱锭17088枚,增添75英寸阔幅布机220台,总投资为2162.3万元。

1985年,先后引进联邦德国ESP-X、ESP-SX空心锭花式捻线机3台及拉毛机等,与中长前纺设备配套试制成功花式圈圈线。1988年后,又试制成功五彩仿马海毛、真马海毛等花式绒线,深受市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