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厂
上海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厂
杨树浦水厂
(原英商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杨树浦水厂)
一、概况
杨树浦水厂位于杨树浦路830号,南濒黄浦江,占地12.9万平方米,日供水能力达148万立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0814万元,净值6572万元。1995年水厂职工704人。
杨树浦水厂是上海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厂,至2008年已有125年历史。杨树浦水厂生产设施和办公辅助用房,外形保持英国城堡式,有英国古典建筑风格,为上海景点之一。
二、历史沿革
杨树浦水厂由英籍工程师赫德(J.W.Hart)设计,上海耶松船厂等外商承包施工,1881年6月动工兴建,1883年5月竣工,同年8月1日正式对外供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接管,由日伪华中水电公司经营。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政府接收水厂,1946年5月,归还英商经营。
1952年11月,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征用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同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上海市自来水公司。2001年1月,水厂归属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
三、企业生产
杨树浦水厂设计能力为日供水量150万加仑(6818立方米),初期占地111亩(7.39万平方米),生产流程为潮汐进水,慢滤池过滤,蒸汽机出水。主要设备有总容量613万加仑(2.79万立方米)的沉淀池2座,慢滤池4座,清水池1座,蒸汽锅炉3台及出水间1座(唧机2台),在香港路建造总容量15万加仑(682立方米)水塔1座。初期供水区域为公共租界、法租界及越界筑路等地区,用水人口约17万人。第一年总出水量1.245亿加仑(56.6万立方米),平均日出水量3698立方米。
20世纪初起,陆续增添生产设备,1907年在新闸路建成总容量865立方米的第二座水塔。1911年,净水设备增加沉淀池和慢滤池,占地扩至211亩(14.05万平方米)。
1921年主要净水设备慢滤池增至39座,翌年在胶州路建成容量4.7万立方米的水库唧站1座。1922年从美国购入4台快滤缸,作试验性生产。次年试验成功加注硫酸铝连续沉淀工艺。以后用连续沉淀代替间歇沉淀,以美式快滤池逐步代替英式慢滤池。经过10年建设,主要净水设施有沉淀池7座,快滤池3组(24格),慢滤池26座,清水池5座。20世纪30年代末日供水能力达40万立方米,占地扩大至386亩(25.7万平方米),为远东第一大水厂。
1949年,平均日供水量27.14万立方米,最大日供水量31.46万立方米,生产能力为日供水量41万立方米。
解放初期,水厂以挖潜、改造增加生产。1974年起,利用慢滤池场地,改建成斜管沉淀池和低程双阀滤池,形成日供水量15万立方米净水生产流水线。1975年,新建日进水能力100万立方米的6号岸边式进水口。1986年11月起,利用厂东区慢滤池场地,建设日供水量10万立方米低程滤池生产流水线1条,北部原慢滤池场地先后辟建其他生产设施和职工住宅,占地相应缩小。1987年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一期)建成,改用上游原水。
1994年11月,投资4800万元改造129号滤池,增加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1995年有进水口4座,进水唧机20台,沉淀池8座,次步唧机16台,普通快滤池3组(26格),低程快滤池28座,清水池7座(2万立方米),出水唧机23台,出厂管14支(最大口径2米)。当年,平均日供水量124.4万立方米,最大日供水量153万立方米。